信息全知者

番外:滿天星斗


法回復,直接把我氣炸了。

    還有一個叫『時間草原』的,說所有線索都指向禹治長江,沒記載治黃河。

    簡直要把我笑死。他自己拿史記舉證,但是史記就寫了大禹治黃河。

    司馬遷其實就是照抄了上面貼的尚書,說了治理黃河。

    沒見過這麼會斷章取義的,如果要說文獻,大量都指向黃河,拿幾個字出來說是良渚,這和儒生編造歷史有什麼區別?

    現在考古誰也不能定論虞朝在哪,有沒有,是什麼樣的。他們就知道了?說白了還不是在那拿著隻言片語推理?為了他們想要的答案,而急於求成?

    那些人的文案我看了,非常豐富,但都是隻言片語,很多地方直接用『方言』來解釋,說伏羲是古越語稱呼,其實就是『無·錫』。我人傻了。

    不要費勁巴拉在文獻里找大禹是浙·江人,虞朝在良渚的證據了。

    這就離譜。同樣的方法,無數人能找出虞朝在中原、在山·東、在陝·西的證據。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拼命往良渚是文明主體上靠?

    我還能從故紙堆里找出大禹是外星人的文獻證據鏈呢!難道大禹是外星人?

    還有拿會稽山舉證的,鼓吹大禹人生娶親,記功,會盟,安葬四大事都在紹興會稽山,其實是衣錦還鄉什麼的,大禹看到當地土著防風氏占據了自己祖先的『良渚故地』,怒而殺之什麼的……

    我真的無語。

    現今會稽山的命名極為隨意,越王指定的,既沒有憑據,也沒有旁證。越王自稱『夏禹苗裔,是少康庶子,封在會稽,奉守禹祀』。

    可信度有,但不高,這很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族群認同需求下產生的歷史重新記憶的結果。

    當時整個春秋戰國時代的風氣都如此,比較遠離中原的諸侯國,都給自己編造各種牛逼祖先,以融入華夏系統。

    司馬遷寫史記這部分時,直接照抄《越絕書》的說法。因為符合儒家的『大華夏』、『大一統』學說。所以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假的。

    文獻不是絕對的。我也不知道越王勾踐是不是夏禹後裔。只能說存疑。

    但是杞國是周朝正式冊封的三恪。是夏朝苗裔這是肯定的。是周朝官方認可的。所以越王要編,也只能編自己是『庶子』,這玩意兒……他說是就是吧。

    而且文獻也不止一個說法,《尚書》明明寫的是「禹娶於塗山」。

    大禹一生娶親記功喪葬,應該都在塗山氏的活動範圍,塗山氏是他老婆家的勢力,這更合理。大約在淮河流域蘇北地區,而不是現在的會稽山。

    因為大禹「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的行為,所以將塗山氏範圍的某處山,叫做會稽,在淮河流域,ah境內。

    《山海經》還寫會稽山在大楚南呢。

    部分版本,有人改動文字來實現政治目的,變「大楚南」為「大越南」,一些人就拿來當個寶。完全無視了《尚書》,因為尚書是寫在塗山,他們不需要。

    我並不是說《尚書》寫的就對,而是說,某些人的行為是典型的『先射箭後畫靶』,有用的就要,沒用的無視,斷章取義,拼湊文案。

    這種事,我乾的太多了……所以一眼就看得出來。


    看看越國地圖就知道,那個會稽山一直在越國北部,而非南部,這純粹是無視地理只改了一個字。

    甚至連大楚南也是戰國人寫的,實際上古會稽山無法確認到底在哪,所以秦始皇就往最新被確立的越境會稽山那裡南巡。

    始皇帝不是為了大禹去的,而是去威服四方,有人告訴他這有個會稽山,是大禹陵,於是秦始皇就祭奠一下。

    說白了,今會稽山更可能是越國為了種種目的而決定的。大禹當年會盟和埋葬的原地址,早就不知道了。

    除非挖出大禹陵。

    良渚確實是五千年前,中華大地上已知最輝煌的文明。已知最早『中國』的龍山文化,繼承了良渚很多工藝和文化因素,但也有巨大的改變。

    龍山文化,嚴格來說,應該叫『龍山時代』,是考古學上一個重大分水嶺,指的是4900年前開始,海岱地區、中原地區、關中地區,大量的新石器文化,開始向龍山文化轉變。

    從此進入萬國林立的城邦時代,各個地區都開始建城。直到出現『陶寺文化』、『石峁文化』等特大的古王朝性質的城市遺址群。

    各地的龍山文化,都有區別,不是同一個政權。都是紮根於本土,繼承了本土特色,沒有丟失本土原有文化內核的。

    相反,良渚的核心東西,反而被魔改了。比如最關鍵的良渚神徽『神人獸面紋』,在龍山以及後續的夏商周文化里,成了『饕餮紋』,鑄在鼎上。

    黃河流域大量的文化,繼承了『獸面』的部分,拋棄了『神人』的部分。

    相反,長江流域的石家河、三星堆等文化,著重繼承了『神人』崇拜。

    可以看出它們吸收了部分良渚文化,而非被替代。

    華夏本來就是個兼容並蓄,不斷壯大吸收外部文化精髓的文明。

    比如我們最初的『龍』,是沒有行雲布雨功能的。山海經里能縱大風雨的,只有『風伯雨師』。

    《詩經·小雅》寫『月離於畢,俾滂沱矣』。《尚書·洪範》寫『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好風的是『賓星』,好雨的是『畢星』。

    《周禮》『以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鄭玄註:『雨師,畢也』。

    上古時期所有的『神』,都對應天上的一顆或者多顆星星。我上一篇也說了『歸天者神』,只有重要人物死後,才能歸天,嬪於上帝。就是給上天成為星星,陪伴上帝。

    龍自古就是蒼龍星象,是典型的星象崇拜,它的功能是給神踩乘的。注意,是踩得,不是騎得,山海經里大量的『乘兩龍』、『踐兩龍』,就是如此。

    沒有一個先秦典籍,說龍在水裡。

    龍自古就在天上。發大水了找河伯,乾旱了打旱魃……沒有求龍王的。

    為什麼後來龍來管下雨了?那是佛經翻譯者的鍋,把娜迦翻譯成了龍……

    但即便如此,兩漢魏晉官方都不認可,只是唐朝民間開始流傳龍行雲布雨,直到宋朝官方才順應民心,正式建立龍王廟……

    南宋趙彥衛寫了本《雲麓漫鈔》就說了這個事:「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釋氏書入,中土有龍王之說,而河伯無聞矣。」

    這本書你們看名字可能不像什麼權威書,其實整本書寫了大量的知識點,天文、地理、名物制度、方言俗諺、詩詞遺文,類似於古代的百科。中華藏典網站有這本書,你們可以去看看。

    總之我們的龍,吸收了大量外部設定,代代層累才成了現在的樣子。

    鳳也一樣,鳳凰根本就沒有什麼浴火重生



番外:滿天星斗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無限使命  非人類基因統合體  天道今天不上班  非人基因統合體  天道遺忘我  藍白社  腦洞大爆炸    這款遊戲絕對有問題  靈魂冠冕  我與師兄去流浪  從當爺爺開始  

同類最熱
搜"信息全知者"
360搜"信息全知者"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