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77章 仁宗篇19 宰相的倒台


    第2202章 仁宗篇19 宰相的倒台

    正統皇帝劉維箴,綜其帝王生涯,最讓人詬病的,不是政治上的不作為,而是貪戀美色、耽於享受、寵信宦官。前者出了問題,自有執政大臣們擔責背鍋,而後者,則是評價一個皇帝德行的重要指標。

    雖然,後者很多時候往往能視作皇帝的私務,無關大義大節,但實際情況顯然不是,皇帝的家事與國事可沒法這麼簡單地切割開來。

    皇帝的表現如何,對帝國的影響從來都是深遠的,包括劉維箴這樣一個太平天子,畢竟,他坐在幾代先皇打下的基礎上。帝國體制賦予皇帝的權力,即便染上了塵埃,其根本上依舊是強勢的。

    而劉維箴,在享受了二十多年美色之後,也終於遭到反噬,並且,將朝廷內部最大的矛盾徹底引爆。

    二十四年初春的「馬上風危機」,劉維箴是實實在在往鬼門關走了一遭,事發之時,如非宮娥尖叫,侍候在外的宦官蔡訣闖了進去,憑著自身掌握的「醫學經驗」,採取了一定緊急措施,或許劉維箴當場就駕崩了。

    在這裡,需要講一講蔡訣,這真的是個老謀深算的大太監,鑑於皇帝漁色的習性,私下裡,很有預見性地同御醫學習相關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最後還真用上了

    但即便如此,在一干大醫國手的努力下,又是施針,又是用藥,劉維箴也足足昏迷了一日多,方才甦醒過來。

    作為帝國皇帝,尤其一個在位時間不算短的皇帝,對於帝國的整體格局而言,就是一個最佳穩定器。

    即便他怠於政務,久不臨朝,但只要他待在皇宮中,修道也好,漁色也罷,他存在著,那麼不管外朝斗得有多凶,政局有多亂,都是有個最基本限度的。

    當然,所謂的「底線」其實是很低地,真到那個程度,那麼大漢帝國的毛病也必然很是深重的。而有一種狀況,則能夠輕易突破所謂政治鬥爭的底線:天崩地裂。

    在大漢帝國,難道還有比皇帝大漸更嚴重的事情嗎?絕對沒有!

    比起煌煌至尊之位,那些權貴們爭得頭破血流的尚書令之職,又算得了什麼?

    當然,不是因為劉維箴這一倒下,大漢帝國冒出了多少亂臣賊子,而是因為,當帝國面臨天變之際,那此前政治鬥爭原則也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還是那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其中牽涉的權力、利益之爭,是以讓所有局中人刺刀見紅。

    於是,當消息傳開之後,各方勢力聞風而動,不只是在朝重臣,許多沉寂已久的勛貴也都忍不住浮出水面,至少有密切觀望局勢發展的舉動,京畿流言風起,局勢波詭雲譎。

    當然,所有人秘密應對準備之餘,最關心的,除了對手的動向,便是皇帝的具體狀況,而一切行動的準則與前提,都以龍體安危為先。

    劉維箴昏迷了整整一日還多,而一日的時間足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可以想見,在此期間,隨著時間流逝,宮廷內外是怎樣一種緊張的局面。

    在這樣的氛圍下,作為尚書令的王士廩,也不可能無動於衷。甚至於,迫於幾年來朝中始終高企的政治壓力,他不得不採取一些更為積極的應對策略,而憑藉著尚書令的權威與便利,他也能做得更多。


    但有些事情,往往是多做多錯,尤其王士廩本身就處在一個敏敏多擾的位置上。

    如果可以,王士廩也希望劉維箴能夠聖壽延年,但情況緊急攸關社稷安危了,做一些應對準備也是應該的,畢竟也是為國家大局考慮,他可以做此解釋。

    於是,在確認皇帝昏迷,並且長時間不見好轉之後,王士廩開始行動了。

    如果說,聯(強)合(迫)眾宰臣,對朝廷諸部司衙署進行緊急管控,還屬他職權範圍內的維穩措施,那麼以尚書令名義,敦促樞密院下達戒嚴令,乃至于越過樞密院與幾名禁軍將領取得聯繫,並通過武德司監察京畿,這系列行為就很難逃脫逾制亂法的嫌疑了。

    王士廩的祖父王玄真,履歷實在豐富,從武德使到封疆大吏,再到輔政宰臣(康宗時期),給王氏子孫打下了豐厚的底蘊。當王土廩崛起之時,那些底蘊也就逐漸轉變為實力。

    經過二十多年苦心孤詣的經營,王士廩的影響力已經十分廣泛,幾乎覆蓋帝國軍政的方方面面,其中並不乏強力實權部門。

    由此可見,正統時代下王士廩這個尚書令的權威有多強大,也可知在過去的八九十年間,帝國政治發生了怎樣巨大的變遷。

    若是在世祖時期,宰相把手伸多長,他墳頭的青草便有多高,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當時與趙普相爭的盧多遜了。即便從太宗時期開始,對「首相」的定位越來越清晰,但對其權責也是有相當嚴厲的約束的,世宗皇帝就更不用說,他統治生涯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與精力都花在收權、攬權,強化皇權上。

    也就是到劉維箴繼位後,尚書令的權威是一任比一任強,直到出現王士廩這樣一位權謀家。但有一說一,王士廩的出現,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得是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歷史時期及條件下,方才崛起這樣一個權相。

    與此同時,以漢帝國上百年方形成的政治生態與格局,其強大、頑固程度,實則也非王士廩所能輕易撼動。問題的關鍵,還在於皇帝劉維箴。

    也就是在倒台之後,王士廩才真正、重新認識到,比起皇帝的信任與支持,他二十餘年所積攢起來的權勢,只是空中樓閣,缺少了劉維箴的背書,就像抽掉了柱樑,面對那些早已深根於帝國方方面面的功臣老貴的反撲,最終也只有轟然倒塌的結果。

    在劉維箴昏迷的一日多里,當然有許多忠心耿耿的臣僚,表現最突出也最關鍵的,毫無疑問是內侍行首蔡訣,以及大內都指使崔鎬。

    前者不必多說了,不僅保命,還嚴格督促御醫救治,形影不離地照顧,為挽救劉維箴盡一切努力。

    至於崔鎬,乃開寶名將、興平伯崔翰之後,事發之後他只做了一件事,率領大內軍牢牢守備宮城、皇城,控制進出,尤其是御駕所在垂拱殿,五百侍衛嚴密守護,打消了諸多染指企圖。

    而其餘大臣的所作所為,最讓劉維箴寒心的,也莫過於王士廩了。如果說其他事項都還有解釋的空間,那麼他在晚些時候,將太子劉修遠從東宮接到廣政殿的做法,則使幾十年君臣之間再無一絲信任餘地。

    當然,君臣之間所謂的心心相應,本身就是一種十分脆弱的東兩,其中也必定存在有關政治利益與形勢的內在邏輯。

    而那套「邏輯」,從劉維箴醒來,並了解到在他昏迷期間帝國大臣們都做了哪些事後,便開崩潰了。

    對王士廩的舉措,劉維箴說了這樣一句話:「當初扶立了一個皇太孫,如今還欲扶立一個皇太子?朕還沒死!」

    這句評價,也宣告了王士廩政治大廈垮塌的開始。

    作為帝國皇帝,哪怕是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再戰神探  匈奴皇帝    龍珠之神級賽亞人  我有百萬技能點  無畏真君  地球主機  

同類最熱
搜"漢世祖"
360搜"漢世祖"
語言選擇